准好氧填埋技术又称"福冈方式",是日本福冈大学针对厌氧性填埋投资高和好氧型填埋运行成本高的缺点,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的一种新型卫生填埋技术。

据日本福冈大学松腾康司教授介绍,准好氧填埋技术采用不同理念的填埋结构设计,利用填埋堆体内高温环境造成的内外温差而产生热对流,从而为新鲜空气进入填埋堆体内部提供动力,将堆体外空气引入堆体内,并在内部形成准好氧环境,微生物在兼氧环境下,甲烷产量降低,有机物分解更加彻底,随渗沥液排出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也大幅降低。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循环式准好氧填埋技术,使渗沥液通过专门的回灌系统循环送入堆体内,既增加了堆体湿度,促进微生物活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沥液总量和化学需氧量水平。此外,填埋堆体局部厌氧状态下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硫化氢气体,与废弃物中重金属反应生成重金属硫化物沉积留存在填埋层中,起到稳定重金属作用。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迪介绍说,经初步的对比测试,与厌氧型填埋场相比,准好氧填埋场所产生渗沥液中化学需氧量浓度可降低2050%,甲烷单位时间排放量可减少3080%;同时由于填埋场在准好氧条件下可实现快速稳定化,亦使填埋场及周边受影响场地的后期再利用成为可能。

循环式准好氧填埋技术在国内的广泛推广,可减轻现有国情条件下中小型填埋场的二次污染问题。

据了解,2002年起,清华大学通过与福冈大学联合设计的方式,已在国内设计完成近15座准好氧填埋场,目前这项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由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积极推进之中。同时,由科技部863计划支持的准好氧填埋技术相关研究也已由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组织开展并进入中试阶段,2010年将在涿州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示范工程。


摘自《中国环境报》200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