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国务院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减排任务,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再生水利用、脱硫、垃圾焚烧等重要领域,对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减排工作都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目标要求。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指引着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方向。以水污染治理行业为例,国家要求重点污染行业实现零排放,污水回用成为基本手段之一,各种回用技术的开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国家对重点流域和环境敏感地区采取了提标政策,其结果促进了二级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的升级改造;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生活污染防治工作,也让众多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工程示范。
继二氧化硫之后,氮氧化物将成为国家的控制重点。而要有效进行控制,除了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外,还是要有强大的技术和产业进行支撑。可以肯定的是,对氮氧化物的控制,一定会让脱硝及其相关产业获得较大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的推动也非常重要。通过对用户税费、信贷、投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也可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比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拉动了社会资金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在二氧化硫治理中,脱硫电价补助政策,使我国脱硫设施建设规模在短短的几年内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用了近30年才达到的水平;汽油车提前采用国Ⅱ标准的税收减免政策,快速推进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并一再强调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要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这又给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今年会继续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将安排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等。同时,还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研究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诊断、融资和改造服务,并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在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共有2100亿元。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283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3155吨/日,铺设管网2548公里,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量约6.5万吨。同时,还处理铬渣约32万吨,形成节能616万吨标准煤的能力、节水能力1.2亿吨、循环利用废物能力270万吨。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环保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预计,未来我国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12%~15%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一五”末期,我国环保产业产值预期将超过1.1万亿元。